首页 > 竞争学科 > 参照系学校 > 详细内容

“执经问道,闻道人生”——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系青年教师联谊会举办青年教师学术沙龙活动

发布日期:2013-05-25 字号:[ ]


    2013年4月10日,经过近半个月的筹划,物理学系青年教师学术沙龙系列活动之——"执经问道,闻道人生"于物理楼227正式开讲,本次沙龙活动由物理学系青年教师联谊会副会长魏达秀、理事袁清红组织。系党委书记马学鸣、副系主任徐敏出席了沙龙,系党委副书记、联谊会会长李燕主持,联谊会近30名青年教师参加了沙龙。

 

  特邀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施伟和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武海斌两位知名青年学者为主讲。两位学者分别做了题为《表面和纳米结构的显微表征》、《An introduction: Ultracold Fermi Gases》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的国际化和新颖性激起了青年教师的学术热情,很多教师从自己的研究领域和角度提出了个人见解,向两位学者请教和交流。
 

  随后,联谊会成员胡炳文、李欣、王焘、袁清红作为青年教师代表进行了关于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动向的发言。午餐时间到了,联谊会为大家准备了午餐,大家拿起餐盘聚在了一起,边吃边聊,就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学术圈争得一席之地,科研与教学如何协调,家庭与事业如何兼顾等一系列问题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

 

  整场学术沙龙持续了近3个小时,青年教师们在轻松而不失严肃的氛围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华东师范大学物理学系青年教师联谊会是在物理学系党政领导下的青年教师群众性联谊组织,其宗旨在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物理学系各个学科方向的交叉融合,增进物理学系青年教师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为青年教师更好地参加科研和教育工作提供舞台,本次沙龙活动很好的体现了上述宗旨。
 

 附:两位青年学者的资料简介

 

  吴施伟,200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留学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物理系,2007年9月获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纳米科学研究中心(Molecular Foundry)从事独立的博士后研究。2011年2月加入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工作主要致力于开发各种先进的扫描探针技术及其与光学技术的结合,利用它们来研究小尺度体系中的物理,并从微观角度解决凝聚态物理和表面科学中一些前沿、疑难的问题。现已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其中包括 Science一作1篇,PNAS一作和二作各1篇,PRL一作1篇,共被引用约400余次。
 

  武海斌,2005年在山西大学量子光学和光量子器械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光学工程硕士学位, 主要研究量子相干和铷原子的激光冷却和俘获。 随后2006年到2009年在美国阿肯色大学攻读量子光学博士学位。 2010年2月到2012年 9月在杜克大学从事超冷强相互作用的量子气体的研究。 2012年9月全职回华东师范大学工作。 目前已在Science, Phys. Rev. Letts, Phys. Rev A 等国内外一流的物理学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 SCI收录的他人引用达293多次。 APS和OSA期刊的审稿人。 2008年获得美国科学研究院的Aubery E. Havey 优秀研究生研究奖。 2012年入选中组部的"青年***计划"。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