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竞争学科 > 参照系学校 > 详细内容

武汉大学物理与科技学院召开纪念我国金属物理学科先驱周如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

发布日期:2012-07-05 字号:[ ]


 

    2012年4月24日上午,"纪念我国金属物理学科先驱周如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在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召开。周如松先生生前弟子徐约黄、丁棣华、魏铭鉴、桂嘉年、张哲华、熊传铭等教授,历任物理系系主任曹连欣、田德诚、王少阶、熊贵光教授,周如松先生的儿子陈一周、陈二周及夫人,以及学院中青年教师和学生代表30余人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座谈会由物理学院党委书记付兴荣主持。
    座谈会上,付兴荣书记首先致辞并简单回顾了周如松先生不平凡的一生。周如松先生是著名法学家周硬生先生之女,193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系,1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博士学位,是我国物理学界解放前仅有的几位女博士之一,1940年在战火纷飞中回到祖国,1945年任武汉大学物理系教授直至逝世。周先生生前为我国的物理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1936年,留学英国年仅25岁的周如松已在金属晶体研究上取得开创性的成果,揭示了金属晶体特别是体心立方金属范性形变的最基本规律,成为研究范性形变的重要基础之一。1954年她在武汉大学物理系开创了金属物理专业,成为当时国内最有影响的专业之一;她首次开出四大力学中的《统计物理》,她主编的《金属物理》(上、中、下三册)教材获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被国内诸多高校物理专业指定为专业教材。她还带领年青教师筹建了内耗实验室,设计制造了真空扭摆内耗仪,她是获得第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教师。从教40余年来,周先生为我国物理学界培养了大批人才。2003年"三.八"国际妇女节,《物理》杂志发表专文为五位健在的著名女物理学院之一。
    随后,各位与会的老教授们深情地追忆了先生的事迹,对先生表达了无限的怀念与敬仰之情。桂嘉年教授等在追忆中还不禁流下了热泪。

    在教授们的追忆中,最为崇敬的是周先生对于学生和他人的慈爱之心。桂嘉年教授、张哲华教授说,对这一点在他们的记忆里不是一般的深刻,她对学生们总是那样的亲切和慈祥,在印象里她不仅是一位好老师,还是一位好妈妈。在上课后,她总是希望并耐心地等待同学们的提问,仔细地回答完问题后才会离开课堂。徐约黄教授说,她是物理系最高级别的教授,为节约学校资金,凡生重病,她从不多住一天院,并不住高干病房。有一次,医院要为她换高级病房,她坚决不肯,一定要将床位让给他人。曹连欣教授说,她曾带领一批批学生去大冶实习,乘船时从不坐二等仓而只坐四等仓。在实习地,她总是让学生们住好一点的房间。周先生的儿子也说,关爱他人确实是她母亲的一贯品格。对有困难的学生,她总是热情关怀,学生生病了,她或将学生请到家里,或亲自把食物等送到宿舍。在她的性格里,总是同情弱者,对文革打成右派们的子女,她总是十分坦荡并公开地给予资助和接济。文革中,她受到冲击,但她对冲击过她的人从不怀怨恨……
    在座谈会上,周先生淡泊名利,豁达大度,不事张扬,严谨治学的品格和态度也为老教授们所称颂。田德诚教授说,她是国家中元老中的元老,申报院士是不成问题的,但她对此看得很淡,坚持不予申报。最早的位错讲义是她写的,但为了培养青年人,她把年青的教师推向前台,自己在后面支撑。桂嘉年教授说,她领导进行的《金属物理》教材编写较困难,她仔细进行一遍遍的审核和统稿,但出版时一再坚持不同意把自己定为主编。与会的老教授们在追忆中对周先生严谨治学的态度也满怀敬佩之情。张哲华教授说,有一件事让他"十分震憾",一次,周先生与他一起讨论一个上报省委的有关科学内容的文件时,为了定义一个字,周先生一定要他进行严格查询和论证。
    在座谈会上,其他老教授都纷纷讲述了周先生的点滴往事,一位热爱祖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严谨治学,生活俭朴的名师形象鲜活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在座的教授们一致认为:物理学院为什么一直有着良好的学风和教风,正是因为受到了如周先生等老一辈的良好教育和潜移默化的熏陶。王少阶教授动情地说,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纪念活动,为的是什么?就是要让大家知道历史,从而把老一辈的传统进一步传承下去,牢牢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努力形成高尚的人生品格。

    (资料来源:武汉大学物理与科技学院)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